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唐李太白上阳台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唐李太白上阳台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李白724年(唐开元十二年)出蜀游三峡,至江陵遇道士司马承祯,得到司马承祯赞赏。后唐玄宗命司马承祯到王屋山建立道观,并题写匾额。根据唐代张彦远《历代名画记》等有关记载,司马承祯不仅道术精深,而且诗、书、画皆有极高造诣,曾在阳台宫内作山水壁画,画高一十六尺,长九十五尺,画中仙鹤、云气、山形、涧壑一一毕呈。《上阳台帖》为744年(天宝三年)李白与杜甫、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宫时所作。李白寻访司马承祯,待到达阳台观后,方知司马承祯已经仙逝,无缘再见。不见其人,惟睹其画,有感而作《上阳台》。
内容:山高水长,物象千万,非有老笔,清壮可穷。十八日,上阳台书,太白。释文(个人理解,如有不妥自行理解):山峰高耸,流水长远(山高水长此句有对司马承祯画技和品德的赞誉之意),王屋山上的奇观异景成千上万。如果没有老练娴熟的技法,怎么能描绘尽这清新豪健的景象呢。其后为落款。此帖既概括了王屋山高耸峻拔之势和源远流长之水,亦通过赞颂司马承祯的作品,抒发了作者对其的仰慕之情。
答:“先生之风”。“山高水长”
又从而歌曰∶“云山苍苍,江水泱泱,先生之风,山高水长!
《严先生祠堂记》。整段诗句为:又从而歌曰∶“云山苍苍,江水泱泱,先生之风,山高水长!”
就是说像山一样高耸,像水一样长流。比喻人的品德高尚,影响深远或情谊、恩德深厚久长。
自此一别,从此山高水长,各自珍重,再不相见,不相逢
“山高水长传千古”的下一联是:“月晓云清映苍生”这个对联流传于民间,山高水长是一个成语,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像高山一样永远存在,后比喻恩德、情意深厚。“山高水长”出自唐·李白《上阳台帖》。原文:“山高水长,物象千万,非有老笔,清壮可穷。十八日,上阳台书,太白。”意思是比高山还高,比长江还长,时间食物有千万,不是只有支老笔,清白且正在壮年充满可能。十八日,上阳台写书法,李太白。
李白上阳台帖原文为:“山高水长,物象千万,非有老笔,清壮可穷。十八日,上阳台书,太白。”
《上阳台帖》为李白自书其四言诗,共25字,既概括了王屋山高耸峻拔之势和源远流长之水,亦通过赞颂司马承祯的作品,抒发了作者对其的仰慕之情。全卷苍劲雄浑而又气势飘逸,用笔纵放自如,快健流畅,法度不拘一格,一如李白豪放、俊逸的诗风。全贴结体亦参差跌宕,顾盼有情,奇趣无穷。
杜甫(712年2月12日~770年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。出生于河南巩县,原籍湖北襄阳。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,杜甫也常被称为“老杜”。
苏轼(1037年1月8日—1101年8月24日),字子瞻,一字和仲,号铁冠道人、东坡居士,世称苏东坡、苏仙、坡仙,汉族,眉州眉山(今四川省眉山市)人,祖籍河北栾城,北宋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美食家、画家,历史治水名人。
曾几(jī)(1084—1166),字吉甫、志甫,自号茶山居士,谥号文清。南宋诗人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李太白上阳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唐李太白上阳台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